【历史】春游江淮请您来滁州天长博物馆,让文物讲述城市芳华
发布时间:
此外,天长汉墓出土文物精品为本馆的基本陈列,它按照突出地方特色重点集展出的要求,汇集馆藏汉代文物之精粹,以文物质地为单元分类陈列,调动多种陈列手法,多角度地昭示本地域汉代文明,反映了天长汉代先民们高超的智慧和惊人的创造能力。
三角圩汉墓群
天长是安徽文物大市之一,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岗垅田畈之间密布数以千计的汉墓,规模成群。其三角圩位于天长市区北2公里,为一片低洼的圩田,因与北塔河相隔呈三角形而得名。1991年在水毁改建取土过程发现古墓群,经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天长市文物管理所联合发掘,清理墓葬25座,除一座为战晚期外,其余都为西汉早期。其桓墓出土的环形玉龙,它有着夸张的头纤细的身自然卷曲的尾,构成一幅无可挑剔的完整画面,具有和谐统一整体的美感,堪称经典之作。环形玉龙已成为天长的标志,现馆藏于天长市博物馆。
革命胜地一抗大八分校旧址
抗大八分校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天长市铜城镇的龙岗古镇,现存校部政治部训练处供给处锄奸科和学生排等旧址48处,房屋100余间,是抗大14所分校旧址保存最为完整的。天长市政府在龙岗建了1300多米的纪念馆,是全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宗教场所爱主义教育基地全红色旅游和地市爱主义教育基地。
通过大量的历史照片和实物,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抗大八分校在艰难而光辉的历程锻造形成的艰苦奋斗勇于牺牲求真实与人民群众保持鱼水情深的抗大精神,以及陈毅谭震林粟裕张云逸罗炳辉等老一辈无阶级革命家在抗大八分校工作生活时形成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这里印刻了多少红军的足迹,多少故事,值得你探寻。
清代石刻一杨捷将军墓
杨捷将军墓位于天长市金集镇草庙山南麓,杨府水库西岸。墓主杨捷,字元凯,原籍江苏宝应,清代康熙年间昭武将军,光禄大夫兼太子太保,参加了三藩收台湾征准噶尔等许多重要战争。功勋卓著,死后获旨厚葬。该墓与山体相连,墓区原建有双碑亭双碑坊,墓前神道长约400米,宽30米,用箩底砖铺砌,两侧分列文官武将狮马虎羊狗等七对石像和一对望柱,石刻造型优美雕刻细腻,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捷将军墓所处之地空旷开阔,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是人们踏青怀古的理想去处。
普济桥
普济桥位于滁州市天长市,年代为清。2012年,普济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普济桥南北走向,宽约6米长约20余米四个船型桥墩,间两个桥墩上雕有龙纹。直径约半米的圆杉作为桥梁。上铺45块巨型花岗岩为桥面,在桥的两边各有15根栏柱。桥栏上有鲤鱼跳龙门蝠盘寿凤凰戏牡丹万事如意等浮雕,图案精美,形象逼真。最著名的要算桥上桥,其创意独特,已成为石栏浮雕的代表作。历史上普济桥遭到三次大破坏,又使这座大桥到了风烛残年。据镇上老人说,太军攻占铜城,曾斩下桥墩上的龙头龙尾;抗日战争期间,日寇飞机两次轰炸,炸飞了栏柱上的三个石狮,桥身受到较大的冲击破坏;文革时期,建桥的石碑毁坏,石栏上的众多浮雕被砸
普济桥如今仍是交通要道,每天车辆往络绎不绝。普济桥虽经百年风雨历遭战争创伤,今仍造福一方!
每当驻足桥上,总想眺望看一看你这百年的模样,感受你岁月里的温柔。
民图书馆
图书馆楼建于民时期,建筑面积338.8方,座落于市区胭脂山下,2012 年12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民时期天长首任县长张铭江苏省盱眙县人,著名作家张贤亮祖父所建,一九二二年十月落成。主体为欧式建筑,兼有民族风格,整个楼体青砖白缝,朱红门窗,西合璧,典雅大方。幻想衣着民风学生装走在楼阁,仿佛我便是那个年代的有为青年.
源天长网
编辑天长网新媒体心
上一篇:【代运营】抖音捌妹 何家伟抖音 下一篇:【说明】万里数藏APP2023下载